用好红色资源、学好红色历史、抓好红色教育、搞好红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928年4月底,黄克诚随朱德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永兴独立团编为十二师三十五团,黄克诚任团长。
朱毛会师后不久,敌人便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会剿”。黄克诚所在的部队在井冈山下的黄坳与“会剿”敌军先头部队一个营打了一仗,虽然装备很差,却取得了预想不到的胜利。
然而,在井冈山呆了1个月左右,由于这里地狭人多,给养供应不上,红四军军委作出决定,湘南耒阳、永兴、郴县、资县四个县的农军编成四路游击队,返回湘南各县坚持斗争。这样,黄克诚带领三十五团回到了老家永兴。
湘南农军都是刚刚组织起来的农民,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而家乡观念却很浓,因此回到湘南不久便大都被打散了,三十五团最后只剩下了黄克诚和李卜成两个人。
这时的湘南地区,一片血雨腥风,黄克诚的名字更是早就上了敌人的黑名单,他们只得整天躲在山上,本来还打算寻找当地保存下来的革命力量,以便重新开展工作,但是,经过两个月的潜伏,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是,永兴全县被杀之人达三千人以上,留在当地的党员几乎全部被杀,湘南特委也杳无音讯。
虽然环境恶劣到了极点,但是黄克诚仍然没有气馁。1928年10月,黄克诚和李卜成踏上了寻找上级党组织的迢迢路程。
他们首先取道衡阳、长沙到了武汉。武汉当时的形势很不好,三、四天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由于手头上的钱不多了,黄克诚与李卜成商量,先到南京去看看再说。
在南京,他们遇见了在衡阳三师和广州政治讲习班的同学曾希圣,曾希圣也是来南京找党的,让黄克诚感到失望的是,曾希圣目前也是一无所获。他们既没有打听到党组织的消息,也没有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不过幸运的是,最后通过一个同乡的关系,在10月下旬免费搭乘火车来到了上海。
上海是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黄克诚相信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党组织,但同时他也知道,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之下,党的活动一定是在极为隐密的状况下进行的,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党组织,谁也说不清楚,因此,黄克诚与李卜成准备在上海进行“持久战”。
首先,他们租了一间最廉价的小房子,自己买来苇席铺在地板上睡觉,然后又买了几件简单的炊具,自己动手烧饭。要持久就一定要有经济来源,于是,每天除了在街上东碰西撞想遇见熟人外,他们也想方设法地找工作,然而,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佣工行,得到的答复都是一律不招男工。两个月过去了,黄克诚与李卜成在人生地不熟的大上海看尽了世人的白眼,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而无处不在的危险更是让他们时时绷紧神经。
正当俩人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黄克诚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他的老上级凌兆兴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师一五八旅当旅长并驻防在唐山的消息。于是,他立即提笔给凌兆兴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在上海的情况。凌兆兴很快回了信,并随信寄来二十块钱。就是这二十块钱,使黄克诚二人得以绝处逢生,渡过了最困难的关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大的喜讯在等待着黄克诚二人。1929年1月间,曾希圣由南京来到上海,找到黄克诚和李卜成,并告诉他们,他已经在上海找到了在中央军委工作的哥哥曾钟圣,接上组织关系了!黄克诚和李卜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请求中央接转组织关系。党中央经过调查证实后,很快承认了黄克诚二人的组织关系,还派人看望并送来了生活费用。
此后,黄克诚受中央军委的派遣,到了唐山凌兆兴部开展地下工作,李卜成则留在上海工作。自此之后,他一直与上级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再也没有间断过了。
黄克诚将军一生坎坷曲折,对敌斗争和党内斗争的风风雨雨,给了他无数的磨难。但是,不管形势怎样变幻,他对党的忠诚之心却始终如一。早年,在风雨如磐的年月,他几经周折,加入了党组织。入党以后,由于斗争环境的残酷,他几次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没有消沉,而是想方设法,多方寻找,最后总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党、对革命始终不渝的信念,重新找到党的组织。从他的这些不平凡经历,可以看出这位无产阶级老革命家对于理想信念、对于党的忠诚始终不渝的决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有这种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自己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本文TAG: